中藥材巴戟天功效與作用 巴戟、巴吉天、戟天、巴戟肉、雞腸風(fēng)、貓腸筋、兔兒腸
巴戟天
【拼音名】Bā Jǐ Tiān
【別名】巴戟、巴吉天、戟天、巴戟肉、雞腸風(fēng)、貓腸筋、兔兒腸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orinda officinalis How
采收和儲藏:栽種6-7年即可采收。在秋冬季采挖,挖出后,摘下肉質(zhì)根,洗去泥沙,在陽光下曬至五六成干,用水棒輕輕打扁,再曬至全干即成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藤狀灌木。根肉質(zhì)肥厚,圓柱形,不規(guī)則地?cái)嗬m(xù)膨大,呈念珠狀。莖有細(xì)縱條棱,幼時被褐色粗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4-8mm,有褐色粗毛;葉片長橢圓形,長3-13cm,寬1.5-5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鈍或圓形,全緣,上面深綠色,嫩時常帶眥色,并有衡疏短粗毛;老時肖滑無毛,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,葉緣有短睫毛,側(cè)脈6-7對;托葉膜質(zhì),鞘狀?;ㄐ蝾^狀,有花2-10朵,生于小枝的頂端或熱電廠成傘形花序;總花梗長3-10mm,被污黃色短粗毛;花萼倒圓錐狀,先端有不規(guī)則的齒裂;花冠白色,肉質(zhì),長可達(dá)7mm,花冠管的喉部收縮,內(nèi)面密生短粗毛,多數(shù)3深裂,較少14裂;雄蕊與花裂片同數(shù)。生于花冠管的近基部,花絲短;子房下位,4室,花柱纖細(xì),2深裂,藏于花冠內(nèi)。核果近球形,直徑6-11mm,熟時紅色。小核內(nèi)有種子4顆,近卵形或倒卵形,背部隆起,側(cè)面平坦,被白短柔毛?;ㄆ?-7月,果期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溪邊、山地疏林下或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酒杯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根扁圓柱形式圓柱形,略彎曲,長度不等,直徑1-2cm,表面灰黃色或灰黃棕色,有的微帶紫色,具縱皺及深陷的橫紋,有的呈縊縮狀或皮部橫向斷離而露出木部,形如雞腸。質(zhì)堅(jiān)韌,折斷面不平,皮部厚5-7mm,淡紫色,木部直徑2-4mm。氣微,味苦,略澀。
中藥材巴戟天功效與作用 巴戟、巴吉天、戟天、巴戟肉、雞腸風(fēng)、貓腸筋、兔兒腸